AI绘画算不算“艺术”盘点“娱乐圈第一狗仔”卓伟爆出的大瓜,个个轰动,次次实锤

  据人民网报道,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Tiamat人工智能艺术团队的展位吸引着好奇的观众,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首次尝试AI绘画,普通人竟能像名家一样画画,呈现毕加索、蒙克、莫奈的画风?这听起来不可思议,但人工智能的确具有这能力。

  最近一段时间,各类AI绘画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相关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榜。只需在屏幕上输入几个关键词,AI绘画工具就能快速生成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,如此新奇的体验令不少人欲罢不能。应用市场的火爆,反过来也刺激更多开发团队投身其中,致力于通过“秒生图,生精图”来“跑马圈地”,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。

  虽然AI技术已深深地嵌入公共生活,但当AI尝试染指艺术的时候,还是不可避免引起了绘画圈内的热议。更有甚者,猜想艺术家是否会被科技“夺去饭碗”,或丧失原有的创造力,不得不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。这样的担忧,正在成为现实:一些画师在交稿时,会标注“纯人类手工绘画,无AI建模”;一名参赛者用AI绘画工具生成的作品,在艺术比赛中拔得头筹;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画作《埃德蒙德·贝拉米的肖像》,竟然拍出43.25万美元的高价……当业内人士还在为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的时候,外界反应似乎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。

  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有一句名言:“在艺术教育里,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,而不是一个目标。”虽然谈论的是艺术教育,但这句话拓展开来一样适用——当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,在意的到底是“方法”,还是“目标”?

  仅从“方法论”的角度而言,AI绘画确实算得上是一种艺术。不过,这种艺术更多是一种科技艺术,而非人文艺术。即使AI绘画工具可以呈现毕加索、蒙克、莫奈的画风,其所呈现的是基于精密计算的临摹,而绝非独一无二的创作,充其量不过是一件“精仿”的赝品。仅就绘画领域而言,各种足以乱真的赝品多如牛毛,但它们何曾阻止那些真正的创作?

  承认AI绘画属于“艺术”,并不会绞杀真正的艺术,相反,还可以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“催化剂”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,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,人工智能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只能“推陈”,而无法“出新”。无论大数据运算的能力如何强大,目前仍只能依赖已有的数据建模。换句话说,AI绘画只能临摹已有的流派和表现形式,既无法开辟新的表现形式,更无法凭空创造新的流派。

 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意味着原有格局的打破,有人因此不得不走出“舒适区”。每一次科技革命,都有人被“夺去饭碗”,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,但人类社会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,反而爆发出更大的创造力。究其原因,在于科技只能替代科技可以解决的问题,而无法替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。

  如今已有太多简单机械的岗位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,在最应该呈现出创造力的艺术领域,出现AI绘画这样的“搅局者”,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?如果一个艺术家担心被AI绘画工具取而代之,那只能说他对自己的创作没有把握,对于创新缺乏信心。

  艺术的真正魅力,在于具有独一无二的灵魂,这既是一种很难被抽象表达的概念,同时也是一种很难被数据化计算的领域。而这,难道不正是艺术家所应该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吗?

  赵志疆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  THE END
   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    点赞7 分享
    评论 抢沙发
    头像
   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    提交
    头像

    昵称

    取消
   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