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有一些AI提示词会相互污染,比如“小女孩吃棒棒糖,背景的草地上有小鸡”,生成的图就是“小女孩在吃炸鸡”。像这种污染还挺难调整,而且等我花费心力调整好这些词,我可能原本就已经画完了。
·我同事已经每天特别依赖ChatGPT的帮助,之前有一天因为网络问题不能使用ChatGPT,反而让她很焦虑。
2022年8月,一幅名叫《太空歌剧院》的作品拿下了一场美术比赛中的“数字艺术”大奖。
“第一批因为AI失业的人已经出现了”、“有公司已裁减原画师”……近日,有关平面设计工作遭人工智能“暴击”的新闻层出不穷,给人留下印象:美术行业的从业者,正在山雨欲来的氛围中颤抖。
“游戏公司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做重复的事情,不是每个人都会完整地做一张图。所以当有这么一个技术出时,人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很大。”插画师斑斑告诉澎湃科技(www.thepaper.cn),尽管圈外人总是用AI生图来嘲笑专业画手,但圈内人会互相之间打抱不平,并且觉得用AI生成图片是一件不光彩的事。“生成的图还是有一点概念化,就像模版,你总会觉得在哪里见过,没有办法说这是自己的东西,发出去也可能被别人批评。”
29岁的数据可视化设计师王小米则坦言,她上个月用知名AI绘图应用Midjourney生成了1000多张图,“每天都会疯狂去用”,但觉得由ChatGPT提供代码的作品“有不那么真实的感觉”。她和同事相差5岁,对如何使用新技术的看法产生了分歧。
口述者:插画师斑斑,26岁
出现“拼尸块”现象,大家会有点“以暴制暴”
插画圈一开始是比较抵触AI的。
一方面,圈外人会直接用AI生图去嘲笑那些专业画手画得不好。可能别人只是把自己创作的东西发出来,表达一种感受,但就会有人在下面嘲讽没有AI画得好。这种情况非常多。
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人通过拿一些大师的图去“垫”(垫图,即用参考图来生成自己想要的照片),或者直接用别人的图生成一张图,然后说是自己的,甚至拿去商用。我听到有人把这种行为描述为“拼尸块”,就是把所有资料库里的图当做自己的资源,然后拼成一张图,但其实这张图并不是这个人的作品。
有一件事当时在圈子里很出名。一位元老级的画师看到网上太多嘲笑别人的人,或者看到别人丢了饭碗幸灾乐祸的人,就在网上发了一张艾尔登法环女武神的同人示范草图,宣布30分钟后再发最终的成品。在这30分钟里,所有人可以用AI把这张草稿细化,最后对比生成图和画师的图。非常明显,他画的比AI生成的好很多。
他是在为那些遭嘲讽的人打抱不平,他说的一些话我还比较认同。他说,AI是一个很新的工具,侵权问题也严重,我们也在继续观察,国际上也在思考如何立法规范,这个期间出于好奇或工作要求去使用和研究,都很正常。但他反对的是夸大AI的作用,然后用几个关键词溶图生成一些高精度爽图来制造焦虑。
当时整体风气挺不好的,大家会有点“以暴制暴”。有人会说,既然你们用AI滥用别人的图,那么你生成的图也是没有版权的,我可以再用你生成的图去生成新的图。也有人在用别人的图“垫”出来比较满意的图后说,这是有版权的,因为是我辛苦想出来的。
我自己现在有想使用AI的心态,而没有“生成的图是我的作品”的感觉。而且就算生成出比较好的图,我也不会有成就感,一开始甚至会有一点内疚。到现在我都不会去“垫”那种名家的图,有些独立画室的图我很喜欢,但我也还是不会把它放进去,会有种对不起别人的感觉。
我知道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,所以我也会了解学习,现在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都不止一个小时。我自己使用下来的感受是,它可以提供一些参考,但真正要完成一个任务其实不太能用得上。参考的话,比如之前我画了一组青年主题图,然后我垫了一张自己的图,跟它说要生成同一种风格的一个系列。然后,又简单描述一下我想要的效果。它的生成结果就是很模板的一个风格,但颜色和构图有些是不错的,可以参考借鉴。
但确实直接用不了,除了我自己心里过不去之外,我觉得还有几个原因。一个是要去想提示词,有一些摄影词汇我确实不是很懂。一些词还会相互污染,比如“小女孩吃棒棒糖,背景的草地上有小鸡”,生成的图就是“小女孩在吃炸鸡”。像这种污染还挺难调整,而且等我花费心力调整好这些词,我可能原本就已经画完了。虽然我没有那么厉害,但感觉目前而言我自己画得会更快一些。还有,生成的方向不稳定,而且法律上版权相关的条例也没确定下来。除此之外,生成的图还是有一点概念化,就像模版,你总会觉得在哪里见过,没有办法说这是自己的东西,发出去也可能被别人批评。
我现在还是有这样的困惑,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技术。我心里的原则是觉得不能用太多,因为它根本上来说还是别人的图。但如果工作中一定要我去用,我也会有一点迷茫。有时候我也会焦虑于别人会不会觉得我画的没有生成得好,或者觉得我的效率没有AI高。
画图跟生成图思路还是比较有差别的。画画是一种眼睛上的感觉,还有肌肉记忆,你很快会捕捉到哪里有问题,哪里需要用什么颜色。生成图就需要把眼睛看到的感觉用文字清楚表达出来,好像是锻炼另外一种能力。学的时候,我也会觉得它其实有一些帮助理清思路的作用,我会更理性地分析我想要什么样的画面。
但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直接画,这么变成文字就感觉不是在画画,好像手工画出来会更有感情一些。我也挺喜欢一位朋友说的话,她说,不管科技怎么发展,最后手工蕾丝一定是价格最高的。工具完全可以去玩去接触,也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去使用别人的图。重要的是不能因为科技的出现,就忘记自己应该提升自我。
对于这个提升,我觉得一方面有点像记数学公式那样学会提示词,包括一些基础知识,比如透视。因为它还挺强调专业词的,如果词打不对,机器可能就没办法理解,而且用一个专业名词可能比打一大段描述要来得更快。另一方面就是美术理论基础,包括审美,上学的时候可能美术史都没有好好听过。
我不会放弃用自己的手画画,也后悔大学没有学到一些东西,现在也尽量去学习。但是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有一点学不过来,在用AI的时候就会一直关注用什么提示词合适。这也是一个焦虑来源,不知道要提升的话精力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,如果两头都兼顾,可能最后都平平无奇,然后就会更焦虑。
我的朋友中有人很焦虑,有人就是完全拒绝这个技术。像一位纹身师朋友,他按画稿来算提成,是完全手绘而且很有自己的风格。所以,当他看到隔壁工作室有人用AI大量生产纹身图时就会挺焦虑的,一方面是别人赚的会多很多,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以后会不会就因为技术发展而失业。
另一个朋友是原画师,也是我刚刚提到说“手工蕾丝”那句话的朋友,她是持完全拒绝使用这项技术的态度。但他不是游戏行业的原画师,虽然我认识的人里目前没有被裁员的,但听说游戏行业很多人被裁。其实游戏公司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做重复的事情,不是每个人都会完整地做一张图。比如一个大场景里,有人画背景,有人画主体的人,有人画小物件等,它有大量类似的东西。所以当有这么一个技术出现时,人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很大。
口述者:数据可视化设计师王小米,29岁
年龄差了五岁,对新技术的拥抱方式就不一样
可能因为我的工种比较小众,我觉得AI目前对我的影响不是特别大。
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编辑确定选题后找一些相关数据,然后给这些数据做图表可视化,或者做一些交互项目的网页设计。其实在五六年前,就有很多在线生成图表的网站,但是这么多年来始终还需要人工去参与设计排版。
我目前是把ChatGPT当成升级版的谷歌用,比如我学一个三维建模的软件,就可以问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但因为我学的软件是开源软件,它的升级换代特别快,而ChatGPT的知识库还停留在去年,这有点让我失去跟它聊天的动力。不过有一位跟我同一工种的同事,她现在学编程语言还在初步阶段。她就觉得使用体验特别好,每天的学习已经特别依赖ChatGPT的帮助。之前有一天因为网络问题她不能使用ChatGPT,反而让她很焦虑。
我们组大部分都是学习自驱力比较强的人,所以面对ChatGPT就像面对一个新发布的软件,大家都去学,如果能解答自己的问题或能有提升就可以了。我昨天还用Midjourney生成了一张图,当时也没告诉同事是AI生成的,然后他们夸赞评论,最后告诉他们以后,都说被骗到了。
前段时间,Midjourney出了可爱模式、日式模式等,可爱模式又出了其他的什么模式,隔几天它就会更新。有时候像我同事说的一样,我学它的速度都赶不上它更新的速度。不过,很难说它会给我的工作带来什么直接的帮助,但感觉会开拓视野,发挥想象去创造一些别的东西。比如我做海报可能会用它,像以前我做一张海报要到网上素材库找素材,现在我直接用它生成有时候会有更快的反馈。我和一位同事一起买了Midjourney的月会员,上个月用它生成了1000多张图,这个月八九天又用了300多张。我们每天都会疯狂去用,因为它确实更新很快。
这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,比如以前我学三维建模的软件,就乖乖按规范一步步学。这个技术出来之后,某种程度上就会搅乱你的步伐。因为有时它生成的确实还不错,你就会想它已经做这么好,我到底还要不要学下去。
不过我觉得生成的和自己做出来的也不太一样。我平时也会画画,不管是在iPad上还是纸上画,这个带来的感觉是直接生成替代不了的。特别是当你画完一张画,哪怕画的也不是很专业,但色彩在纸上显现的那种感觉会给你很好的反馈,我觉得这是不太一样的。
在技术能力的成长路径上,现在跟以前也不大一样了。跟我同工种的设计师是1999年出生的,我是1994年的,差了五年。同样学代码,我就是跟着书和教程用很传统的方式去学,去跟着敲代码。但他现在的学习路径就是,知道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图,然后把这个图的数据或最后的呈现方式告诉ChatGPT,让其生成代码。ChatGPT告诉他代码的时候,还会在每一行或一个部分留下注释,比如这个步骤是做什么。通过这样的方法,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。只是我和这个朋友也会有点矛盾,我的这个方式学得更扎实一点,但可能会耗时更久。而另一些人没有什么代码基础,用ChatGPT也可以做出来一些效果,不过对于某一部分为什么这么做,可能就会比较懵,而且会有一个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成果的问题。比如我觉得用代码把自己想的方式一步步写下来,最后产生效果,这就是我的。如果它直接生成给我,我会有不那么真实的感觉,也不认为它是我的作品,那种原创感也没有了。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)
暂无评论内容